紡織業承壓前行穩中有進
發布時間:2023-03-10
“2022年,我國紡織行業出口規模再創歷史新高,投資增勢良好,企業發展信心得到鞏固。在復雜嚴峻的形勢下,發展成果來之不易?!痹谌涨罢匍_的中紡圓桌論壇第十七屆年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何亞瓊表示,進入2023年,我國經濟社會恢復發展明顯好于預期,盡管當前恢復基礎仍不牢固,但體量巨大的紡織行業有著良好產業基礎和發展韌性,有能力將行業高質量發展推向新高度。
2022年,紡織行業供需兩端同時承壓。市場需求不足、供應鏈運轉不暢、大宗原料價格上漲、貿易環境復雜等一系列風險因素給紡織行業帶來了巨大考驗。
數據顯示,2022年,限額以上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商品零售額同比減少6.5%,網上穿類商品零售額僅增長3.5%,較2021年放緩4.8個百分點。生產端原料價格持續保持高位,成本壓力向消費端傳導,企業資金周轉壓力加大、產銷放緩、盈利下滑,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同比分別減少1.9%、0.9%和24.8%。
然而,在行業整體承壓的背景下,有一批企業緊緊扭住高質量發展不放松,實現了逆勢而上。北京時尚控股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顧偉達介紹,近年來公司加快推進戰略重組,形成了品牌運營、科技創新、文化創意、工藝美術四大板塊聯動的時尚文化產業集團格局。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紡織行業發展韌性充分展現,完整產業體系的穩定運行優勢持續顯現。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提到,2020年至2022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年出口總額均超過3000億美元,2022年達到3409.5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營業收入三年年均增長0.5%,表明行業產銷規模穩中有進;紡織業、化纖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三年年均分別增長2.9%和8.8%,表明企業在新冠疫情期間仍然堅持擴大轉型升級投入。
在新冠疫情期間,紡織行業持續發揮了穩定經濟運行、平衡國際收支、促進民生改善等重要作用。2023年,我國疫情防控轉入新階段,紡織行業將逐步恢復到深度調整結構、著力推進高質量發展的穩定運行軌道,開啟建設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新局面。
中共中央黨校經濟學部副主任曹立表示,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需科學把握三個“著力點”,即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著力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
“推動產業鏈升級、價值鏈向高端延伸、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睂O瑞哲表示,紡織行業要積極加強科技創新、融合創新、設計創新、數字創新、綠色創新等要素投入,提高全要素勞動生產率;要適應好要素格局、實力要求、國際合作規則等一系列新變化,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要結合國家區域重大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城市群戰略,推進產業和區域協調發展。
在日趨復雜的國際格局下,紡織行業企業該如何應對對外開放新形勢?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美洲與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長周密提出,一是立足于新發展格局,把握亞洲消費市場擴容趨勢,增強我國企業在產業價值鏈上的位置和話語權;二是探索多維創新路徑,在人工智能技術、綠色可持續、滿足需求定制、保障知識產權等領域展現更大作為;三是實現協同開放新舉措,各類主體探索多種合作模式,實現深層次資源共享。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何亞瓊表示,紡織行業企業要準確把握新時代紡織行業經濟支柱、民生基石、文化載體、鞏固國際競爭優勢、促進邊疆地區繁榮穩定和長治久安的產業定位,主動擔當、勇毅前行。同時,全面提升紡織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推動行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鞏固優勢產業領先地位,并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將擴大紡織品服裝國內需求作為先行考量。此外,還要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增強紡織服裝品牌傳播力和影響力。
- 經緯新聞
- 行業新聞
- 國資要聞
- 用戶體驗
- 一月
- 二月
- 三月
- 四月
- 五月
- 六月
- 七月
- 八月
- 九月
- 十月
- 十一月
- 十二月
電話: 8610-84534078 | |
傳真: 8610-84534135 | |
地址: 北京市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永昌中路8號 |
